首页

女主S

时间:2025-05-29 00:25:50 作者:专访:“中国是可靠的朋友”——访马来西亚种植及原产业部副部长陈泓缣 浏览量:97036

  中新网济南8月20日电(记者 孙婷婷)当清晨的阳光洒在日照市五莲县汪湖镇万米高新农业产业示范园的山坡上时,一排排深蓝色的光伏发电设施开始运转。伴随着“嗡嗡嗡”的响声,太阳能源源不断地被转化为“绿电”。光伏板下,刚移栽的黄精吐露新芽。

  “2021年,我们先行建成30兆瓦集中式光伏电站,占地1000余亩。目前,该光伏电站已并网发电,运行良好,年发电5400万度,收益可达1800万元(人民币,下同)。”万米高新农业产业示范园负责人王桂亮说,今年以来,示范园因地制宜发展黄精等中草药种植,实现了“一地两用”,借“光”生“金”。

日照市五莲县于里镇宁旭新能源200MW光伏项目。(无人机照片)贾朋 摄

  目前,示范园已建成黄精育苗大棚21座,种植黄精、板蓝根、丹参等中药材420余亩,预计可实现年收益600万元。“我们主要选育喜欢凉爽、潮湿环境的中草药品种,在光伏板下进行种植。”王桂亮说。

  山东是全国重要的能耗大省、碳排放大省,能源消费总量和碳排放总量均占全国的近1/10。近年来,该省大力发展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产业,并在盐碱滩涂、水库湖泊、设施农业等方面释放“光伏+”效应,探索“渔光互补”“农光互补”“牧光互补”等新模式,持续输出“绿电”,点亮“绿色经济”。

位于聊城市东昌府区堂邑镇的国家能源聊城发电有限公司水库光伏发电项目。(无人机照片,东昌府区宣传部供图)

  临近处暑,在聊城市东昌府区堂邑镇4000余亩水库的水面上,37万余块光伏板整齐铺设,不断将光能转化为绿色电能。该项目每年可提供2.2亿千瓦时的绿色电力能源,节约标煤约6.9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42.2吨。

  “与传统陆地光伏电站相比,漂浮式水上光伏电站有效利用了湖泊、水库等闲置水面,不占用土地资源。”东昌府区堂邑镇党委委员王保鑫介绍说,光伏组件安装在水库水面上,可遮蔽阳光,有效减少水汽蒸发。水的蒸发冷却可降低光伏组件工作温度,从而提高组件工作效率,实现工业用水与光伏发电完美结合。

  地处黄河故道,聊城市茌平区肖家庄镇算子李村的土地多为盐碱涝洼地,种粮、种菜产量都不高,但该村光照条件好。瞄准这一优势,茌平鑫佳源光伏农业有限公司投资3.2亿元建设了装机容量40兆瓦的光伏电站,2017年全部并网发电,年均发电量4900万千瓦时,相当于每年节约1.6万吨标准煤。

图为聊城市茌平区肖家庄镇算子李村农光互补项目现场。近年来,茌平区充分运用盐碱地等因地制宜推广“农光互补”模式,在发展农村清洁能源的同时,增加村集体收入。(无人机照片,马红坤 摄)

  “如今,经过改造,我们从单纯的光伏项目,转变为‘农光互补’项目。”茌平鑫佳源光伏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李磊介绍,光伏下的土地经过整理改造,开发出500多亩良田,在此种植小麦和玉米,亩产可达到800斤左右,大豆亩产能达到500斤。

  盐碱涝洼地有了新收入,村民也跟着“沾光”。算子李村党支部书记李登新说,光伏电站建设租赁村里1200亩盐碱地,每亩地年流转费1100多元,企业每年从发电收益中拿出360万元,用作乡村振兴专项资金,实现了村民和集体“双增收”。

  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和广阔的盐田、滩涂面积,也让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探索“盐光互补”绿色发展模式成为可能。当地“借光生金”,利用羊口盐场约38平方公里的制卤区水面空间,建成3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年可发电约4亿千瓦时。“板上发电、板下制盐,既高效利用了海域资源,又增加了清洁能源供给。”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王春生介绍说,该区立足光伏资源优势,发展集风、光、储、输为一体的综合能源基地,顺势发展氢能、智慧能源与储能、生物质等特色优势新能源。“我们还以重点项目为依托,加大新能源产业招引力度,带动产业聚集,培育企业龙头,加大产业空间集聚布局,全力打造新能源产业集群发展高地。”

  今年7月出台的《山东省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该省依托枣庄、济宁、泰安、菏泽采煤沉陷区土地资源,建设鲁西南采煤沉陷区“光伏+”基地;依托潍坊、滨州、东营盐碱滩涂地资源,建设鲁北盐碱滩涂地风光储输一体化基地。此外,该省还鼓励光伏企业与交通、建筑、农业及能源等领域企业探索可推广可复制的智能光伏建设模式。(完)

【编辑:张子怡】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以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和融合化为基本特征的新科技正在推进传统的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及其组合方式发生质的变革,成为构成新质生产力的新型生产要素。新型生产要素及其新组合催生了大量的新产业、新模式,这些如雨后春笋般勃发的未来产业、新兴产业以及传统产业的深度转型,整体推进了产业体系从传统走向现代,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也正是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培育新质生产力要素,促进未来产业、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转型的过程。因此,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路径。

国防部:中方不会在南海问题上任菲胡来

很多地方关注人如何改变自然环境,山西人民却在演绎自然环境如何改变人。“较真较劲不叫苦,真穷真苦真实干。”当地人将这句口号解读为一种奋斗精神——不适合种树,但想尽各种办法一定要做成。这是对当代长城精神的最佳诠释。

重症超声助临床医生提升救治水平和效率

此次活动由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发展局、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共同主办,充分调动粤港两地政府、高校、职业院校、技师学院、专业学会、商会协会、企业等多方力量,吸引了来自21所境外高校、103所省外高校、81所广东省内高校及技师学院建造专业的师生2600多人报名参与。

将二氧化碳变成燃料?中国与新西兰科学家合作研究有新成果

“我们将努力让文化和旅游的发展惠及更多群众,提升文旅产业的持久效益、经济发展的强劲效能。”西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肖传江说。

34家“北斗”企业湖北同场比“智能”

“大家在采摘野生菌时不要破坏它的生长环境,握住菌柄轻轻一摇就能摘出来。”近日,在云南省玉溪市易门县的一片山林中,采菌向导普艳兰正带领一批来自河北省的游客开启采摘野生菌之旅。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